2006年1月1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贼眼专偷不设防的厂房
警方提醒企业岁末年初防贼要防“漏勺”
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 通讯员 施旦阳

  本报讯 2005年以来,一伙人以329国道为中心,流窜于余姚、慈溪、上虞等地疯狂盗窃作案20余起,涉案金额达30万余元。记者1月6日从余姚警方获悉,这个以广西人唐某为首的团伙已于今年年初被警方一网打尽,8名成员均被刑事拘留。
  2005年12月11日一大早,余姚市泗门镇夹塘村一电化铝厂老板照常到厂里上班。当他推开车间大门时,眼前的情景让他傻了眼,仓库里价值4.6万余元的半成品不翼而飞!
  无独有偶,那段时间,邻近的黄家埠镇也发生过类似的铜材料被盗案,这极可能是一个盗窃团伙流窜作的案。
  经查访,警方发现几个暂住在低塘街道的广西人有重大作案嫌疑。这伙人昼伏夜出,流窜于329国道周边作案,配备有专用车辆方便作案后迅速撤离,并为逃避打击找到专人负责销赃,俨然形成了分工组织齐全,集“盗、运、销”于一体的犯罪集团。
  去年12月26日晚7时许,警方直扑低塘街道一出租房,当场抓获正在打手机召集同伙准备再次作案的主犯唐某和韦某,并从房间里搜出大量经过改制的扳手、螺丝刀等作案工具。根据他们的交代,民警连夜抓获开车准备来运送赃物的安徽人何某。随后,警方乘胜追击,先后抓获另5名团伙成员。
  原来,唐某、韦某等人前年从老家来到宁波“淘金”,整天混迹于台球店、赌博场所等处,伺机作案。8名犯罪嫌疑人相互认识后,以年龄较长的唐某、韦某等为首,组成团伙。他们到处物色作案目标,最后瞄准了工厂企业里的铜材料,白天踩点,晚上偷盗,得手后将赃物运到废旧收购点低价销赃,并将分得的赃款挥霍一空。据唐某等人交代,仅一年时间,他们连偷余姚、慈溪、上虞等地多家工厂,共作案20余起,涉案金额达30万余元。
  从几名犯罪嫌疑人的交代来看,他们并没有什么高超的盗窃手段,只是抓住了一些企业管理上的漏洞。如,有些企业是开放式的,没有围墙,有的虽然建有围墙,但能轻而易举地翻墙而入。更有一些企业,工业原材料没有入库,随意堆放,防护措施不到位,都给他们以可乘之机。岁末年初,各类犯罪分子蠢蠢欲动,警方提醒各地企业要提高防盗意识,及时弥补材料管理漏洞,加强自身安全防范措施,有条件的可安装防盗报警装置。